12319.jpg從基因的觀點探討憂鬱症的成因,抗壓基因能顯示一個人是否容易罹患憂鬱症,一般而言抗壓基因越長的人,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便減半。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新源醫師 表示,透過深部腦刺激術(DBS),為嚴重的憂鬱症/強迫症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。  

201002221554210.jpg 國內18歲以上嚴重精神病的盛行率已接近1%,憂鬱症占3%,10~12萬人,憂鬱症患者則有30~36萬人。  深部腦刺激術是一種外科手術,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已逾15年,陳醫師表示,該手術是將電極導線植入腦中,藉由產生電流來控制調節大腦不正常的活動訊息,進而控制其運動症狀。帕金森氏症患者接受DBS手術後,比起單純使用藥物,病患的行動能力及生活品質上,如日常社交活動、認知程度、溝通能力、情緒等,都得到明顯的改善。國外研究也發現,比起藥物至少進步33%,改善藥物難以控制的顫抖。  

國外研究發現,在大腦額頁後方與恐懼、學習、記憶、睡眠、性慾等網絡連結的第25區或內囊前區施行DBS,可改善憂鬱重症患者的極度悲傷症狀,可能將是近年來治療重度憂鬱患者最大的突破。  

陳新源醫師表示:「早在1980年代,DBS就被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與癲癇。國外在這幾年也成功的將這項技術應用在強迫症患者身上,研究人員將電極導線植入患者腦部的內囊前區。具觀察,約半數患者的症狀能獲得緩解,尤其對強迫症患者之憂鬱與情緒抒緩上,甚至比強迫症狀改善更明顯。目前國內也在進行人體試驗中。未來也希望能透過人體試驗之研究,進一步了解DBS對憂鬱症的療效及對神經心理功能的影響,希望日後能為重度憂鬱症患者找到出口,減少悲劇。」  

kanso01.jpg 曾受憂鬱所苦的藝人蔡閨表示:「心情差時,數度有輕生的念頭,還好撿回一條命。醫師也教我要開心、要笑,要用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裡的每一件事,身為喜劇演員,我帶給別人歡樂,但別人的笑聲,其實也治療了我的病。」她也呼籲每天大笑三聲以走出憂鬱。 針對失眠而容易受憂鬱症所苦的民眾而言,治療師葉姿吟醫師建議運用「韓瑞克森肌肉放鬆法」,讓患者利用深層的呼吸達到放鬆和舒緩情緒的效果,進而減輕失眠的症狀,得到充份的休息放鬆後,也能改善憂鬱情緒。  

輕鬆開心是走出憂鬱的不二法門,愛笑俱樂部的笑長江有增說:「笑就像是瑜珈式的呼吸,讓身體和腦部獲得更多的氧氣,讓人感覺充滿活力和健康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198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